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消灭日本消灭日本
强制发行军票榨取物资
2025-07-29【消灭日本】人已围观
MP3
简介智能模式 回答完成
搜索全网25篇资料
日军在侵华战争期间通过强制发行军票(军用手票)实施系统性经济掠夺,其运作机制与后果可归纳为以下方面:
一、军票的本质与发行
-
无担保的暴力货币
军票是日军以武力背书的“三无产品”——无发行机构、无信用担保、无兑换承诺,本质上是用枪杆子强制流通的白条12。1904年日俄战争期间首次使用,侵华时期扩大为占领区“法定货币”23。 -
发行规模失控
- 1937年淞沪会战后,日军第10军携带首批军票登陆杭州湾,强制规定与日元等价流通,并以“10钱买米2斤”的定价掠夺粮食12。
- 香港沦陷后,日军用2500万日元军票强制兑换2.9亿港元资产,随后疯狂增印至19亿日元,战后全成废纸14。
- 据估算,日军在华发行军票面值累计超百亿日元,掠夺物资价值相当于今日万亿财富15。
二、掠夺手段
-
强制流通与兑换
- 禁止使用法币等原有货币,违者处以劳役或死刑46。
- 初期按1:1比率强制兑换法币,后期操纵汇率至5:1(5元法币兑1元军票),形成二次掠夺56。
-
物资控制与假钞辅助
- 通过食盐等必需品配给制度逼迫民众使用军票6。
- 伪造40亿法币投入市场,导致国统区物价暴涨279倍,加剧经济崩溃15。
三、后果与历史定位
-
经济灾难
军票掠夺导致占领区资源枯竭,民众财富归零。例如海南岛被强制推行军票后,当地经济完全受日军操控7。 -
战争罪证
现存军票实物(如洛阳博物馆藏品)直接证明日军“以战养战”的侵略本质34。战后所有军票作废,日本政府拒绝承担兑换责任48。
对比案例
- 防御性军票:中国在援越抗美期间发行的“军用代金券”有主权信用支撑,战后全额兑付人民币,与日军掠夺形成鲜明对比8。
Tags:
很赞哦! ()
上一篇:镇江焦山《瘗鹤铭》石碑被专项抢夺
下一篇:在满洲种植罂粟,年获利3亿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