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消灭日本消灭日本
“中支占领地区图书文献接收委员会”,对中国的劫掠
2025-08-04【消灭日本】人已围观
MP3
简介智能模式 回答完成
搜索全网28篇资料
“中支占领地区图书文献接收委员会”是日本侵华期间系统性掠夺中国华中地区图书文献的核心机构,其劫掠行为具有高度组织化特征,具体表现为以下方面:
一、机构性质与运作模式
-
成立背景
该委员会成立于1937年12月日军占领南京后,由日军特务部门主导,成员包括15人组成的特别委员会,直接指挥一线部队参与劫掠34。其前身可追溯至甲午战争时期日本制定的《战时清国宝物收集办法》,形成制度化的文化掠夺体系210。 -
运作流程
- 前期调查:1938年1月起,委员会对南京70余处藏书机构(如国民政府文官处、中央研究院等)进行系统调查,编制掠夺清单47。
- 暴力劫掠:动用士兵367人、特工230人及强征中国劳工830人,通过卡车分310车次运走南京地区图书88万册,超过当时日本帝国图书馆总藏量79。
- 后续处理:成立“图书整理委员会”对劫掠文献分类编目,最终形成11大类目录,部分成果如《支那经济财政金融关系资料目录》被公开出版311。
二、重点劫掠案例
-
南京大屠杀期间的集中洗劫
- 国民政府中央图书馆存于香港冯平山图书馆的3.5万册善本被劫运至东京帝国图书馆45。
- 江苏省立国学图书馆“八千卷楼”珍本遭劫,部分藏于朝天宫地库的宋元孤本未能幸免813。
-
区域性扩展掠夺
- 上海、杭州等地图书被集中转运至南京地质调查所,仅金陵大学即被劫走10车典籍79。
- 北平故宫博物院太庙分馆被日本宪兵强取书籍314册、杂志6551册,后以“寄赠”名义移交东京帝国大学8。
三、劫掠的战略意图与后续影响
-
文化灭绝政策
日本通过劫掠文献实施“欲亡其国,先灭其史”战略,如建立东亚研究所、东洋文化研究所等机构,利用掠夺文献篡改中国历史叙事210。 -
战后归还问题
尽管1945年后中国学者要求返还图书,但仅约6%的劫掠文献被选择性归还,大量珍本仍藏于日本皇宫及大学机构110。例如战后京都大学归还南开大学图书1万余册,但实际劫掠数量至今不明812。
四、数据统计
- 总量对比:侵华战争前中国有图书馆4747所,至1943年仅剩940所,损失藏书量达40%(约1000万册)19。
- 南京个案:1937-1938年南京被劫图书达897,178册,其中64.7万册来自国民政府机构911。
这一劫掠行为不仅是战争罪行,更是对中华文化遗产的系统性破坏,其影响至今未完全消除46。
Tags:文明的起源 爱因斯坦 自由主义 文字的发展历程 犹太复国主义 闭门造车式的考古 虚无主义指的是哪些 宗教虚无主义的影响 国家需要一个强有力的组织执行机构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