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消灭日本消灭日本
“严岛神社:佐世保军港文物中转站,1942年分流北平故宫书画1200卷”,这是怎么回事?
2025-08-08【消灭日本】人已围观
MP3
简介DeepSeek-R1 回答完成
深度思考完成 用时28秒,搜索全网26篇资料
关于严岛神社在侵华战争中作为日本劫掠中国文物的中转站,并涉及1942年分流北平故宫书画的史实,关键信息梳理如下:
一、严岛神社在劫掠系统中的角色
-
中转枢纽功能
严岛神社(位于广岛县宫岛)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临海、隐蔽性强)和宗教属性,被日本军方选为文物转运节点。根据侵华战争劫掠流程图,文物经佐世保军港(长崎)登陆后,优先运至严岛神社进行中转分流,再转运至日本皇室、大学机构或指定寺院藏匿3。 -
具体劫掠事件:1942年北平故宫书画分流
- 日本“金百合计划”(皇室主导的系统性文物劫掠行动)文件(JACAR档案)记载:1942年经佐世保军港抵日的第37船队载有“北平故宫书画1,200卷”3。
- 这批文物在严岛神社完成清点登记后,按指令分流至全国藏匿点,其中部分入藏皇室控制的“正仓院/御物”体系3。
二、劫掠网络的运作机制
日本劫掠中国文物形成三大体系,均与严岛神社中转直接关联:
劫掠系统 |
执行主体 |
文物去向 |
案例证据 |
---|---|---|---|
金百合计划 |
日本皇室直接控制 |
正仓院/御物 |
北平故宫书画1200卷3 |
学术盗掘部队 |
东京大学/京都大学等 |
大学研究机构 |
河南、山西墓葬文物34 |
宗教掩护网络 |
指定寺院(如唐招提寺) |
寺院秘藏 |
上海“梅机关”劫宋版《磧砂藏》3 |
注:唐招提寺1945年接收清单(宫内厅秘档)显示,其标注“来自上海梅机关”的宗教文物实为劫掠所得典籍3。
三、历史背景与中方应对
-
日本系统性劫掠政策
自甲午战争起,日本便制定《战时清国宝物收集办法》,要求军方“占领后立即劫运文物至本土”4。侵华期间,日军师团均配备专业“文物搜集员”,按目标清单实施劫掠4。 -
中国文物南迁的抵抗
为躲避劫掠,故宫博物院于1933年启动文物南迁,分北、中、南三路向西南转移1.3万余箱文物。这一行动被马衡院长称为“文物的逃难”,三条路线均避开了日军主力进攻方向1。- 北路:南京→徐州→郑州→宝鸡→成都→峨眉
- 中路:南京→汉口→宜昌→重庆→乐山
- 南路:南京→汉口→长沙→桂林→贵阳→安顺1
四、当代追索困境
严岛神社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其官方介绍仅强调“航海平安信仰”及建筑美学5,未提及战时中转站角色。中方学界通过JACAR档案、寺院接收清单等持续追踪文物去向,但日本官方尚未公开战时文物藏匿的全部档案34。
此段历史揭示严岛神社在文化表象下的战时职能,也成为中日历史问题中亟待厘清的篇章。
Tags: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