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消灭日本消灭日本
贺知章《草书孝经》
2025-07-03【消灭日本】人已围观
MP3
简介DeepSeek-R1 回答完成
深度思考完成 用时30秒,搜索全网39篇资料
以下是关于贺知章《草书孝经》的综合性解析,涵盖作品背景、艺术特色、流传历程及当代价值:
一、作品基本信息
-
创作与形制
- 作者:贺知章(659–约744),唐代诗人、书法家,号“四明狂客”,浙江首位状元,官至秘书监(世称“贺监”)810。
- 内容:以草书书写《孝经》今文本全文(十八章),共1800余字,无署名款识12。
- 规格:纸本墨迹,纵26.0厘米,横265.1厘米,每行4–16字不等14。
- 鉴定依据:卷末小楷题跋“建隆二年(961)冬十月重粘裱贺监墨迹”及北宋《宣和书谱》著录111。
-
创作背景
- 书于盛唐开元年间,融合儒家正统思想与个人“酒狂兴发”的创作状态,体现唐代官方意识与文人艺术的结合46。
- 贺知章常酒后挥毫,与张旭并称“贺张”,此作前半温雅从容,第六章后笔势渐趋狂放,展现诗性与书道的交融49。
二、艺术特色与书法价值
-
笔法风格
- 融合古意:取法章草与二王(王羲之、王献之)今草,兼有隶书笔意,线条“点画激越,粗细相间”,转折处侧锋发力,形成粗壮爽利的笔触46。
- 节奏变化:蘸墨初期笔画浓重,渐转细劲枯涩,墨色随情绪起伏,形成虚实对比(如“安”“离”等字末笔出锋犀利)49。
- 结体章法:字形左俯右仰,疏密错落如“潺潺流水”,章节标题通过墨色对比制造呼吸感,打破初唐法度框架24。
-
历史地位
- 唐草典范:与孙过庭《书谱》并称“唐草姊妹篇”,但笔法更丰富细腻,被宋代施宿评为“虽古之张(芝)索(靖)不如也”913。
- 承启作用:上承二王传统,下启颜真卿、怀素变革,是盛中唐草书浪漫风气的开端415。
三、流传轨迹与收藏现状
-
递藏历程
- 北宋:藏于内府,《宣和书谱》著录,后经民间收藏,明代有陈献章题跋410。
- 东渡日本:17世纪经海上贸易流入日本,由贵族近卫家族秘藏;明治年间(1868–1912)献纳皇室12。
- 现藏地:东京宫内厅三之丸尚藏馆,被日本皇室视为“国宝级”文物15。
-
回归展出
- 2006年中日联展:上海博物馆“中日书法珍品展”首次回国展出,引发文化界轰动,学者叶鹏飞赋诗“乌丝栏内慰先灵”以寄民族情感411。
- 公开限制:真迹常年秘藏,公众仅能通过特展或高清影印本观赏810。
四、学术意义与当代传播
-
版本研究
- 作为现存唯一可考的贺知章真迹,是研究唐代草书演变的关键坐标,尤其对二王笔法在盛唐的转化提供实证49。
- 与《书谱》对比:打破其“千纸一类,一字万同”的单调性,用笔更富变化,气韵雅隽脱俗812。
-
出版与数字化
- 影印本:1986年文物出版社出版《唐贺知章书孝经》刻本影印本;近年推出超高清1:1复制品,附加释文便于临摹39。
- 艺术评价:董其昌喻其“如侠客佩剑,意气雄豪而不失尺度”,现代学者赞其“烂漫奔放与稚拙自然交相辉映”47。
总结
贺知章《草书孝经》以唯一传世真迹的身份,成为盛唐浪漫书风的巅峰代表。其笔法熔铸章草古意与二王今草,墨色酣畅淋漓,章法如星河奔涌,不仅重塑了贺知章“诗名掩书艺”的历史认知,更串联起唐宋书画东传的文化轨迹。近年影印出版与特展回归,使这件深藏日本皇宫的千年遗珍,得以跨越时空与故土重逢。14
临习提示:建议使用半生熟纸与原大状元格,狼毫小楷笔临写,重点体会提按绞转与墨色节奏916。












Tags:未来的战争 戈尔巴乔夫 中西部开发 鲸吞蚕食 民族国家共同体 盛极而衰的历史宿命 思想与原则 误导与误区 共和国、帝国存在的合法性 国际组织、世卫组织
很赞哦! ()
上一篇:奈良国立博物馆
下一篇:贺知章还有哪些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