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消灭日本消灭日本
王羲之的《十七帖》
2025-07-04【消灭日本】人已围观
MP3
简介DeepSeek-R1 回答完成
深度思考完成 用时24秒,搜索全网42篇资料
以下是关于王羲之草书经典《十七帖》的综合性解析,涵盖其背景、艺术价值、版本流传及研习要点:
一、作品本质与历史脉络
-
书信集成
- 为东晋永和三年至升平五年(347-361年)间,王羲之写给益州刺史周抚的29封书信合集,共134行1166字,因卷首“十七”二字得名25。
- 内容涵盖生活琐事、蜀地风物、服药养生等,如《游目帖》抒发对友情的珍视,《龙保帖》问候友人平安214。
-
唐代皇家编纂
- 唐太宗敕令整理王羲之尺牍三千余纸,以“一丈二尺(约4米)”为卷装裱,《十七帖》为其中精华,褚遂良校勘并加盖“贞观”“开元”印鉴56。
- 真迹于唐代失传,一说毁于战乱,一说随葬昭陵,现存均为唐宋摹刻拓本59。
二、艺术价值与技法特征
-
书中龙象,草书圭臬
- 确立今草规范:打破章草束缚,创立“字字独立而笔势呼应”的新秩序,被唐蔡希综称为“除繁就省,创立制度”19。
- 风格冲和典雅:朱熹评其“从容衍裕,气象超然,不与法缚,不求法脱”,体现儒家“中和”美学111。
-
笔法精微
技法 表现实例 审美意蕴 方圆并用 横画方起圆收(如“十”字) 刚健含婀娜,遒劲寓婉媚910 中侧锋转换 “年”字竖画中锋立骨,“之”字捺笔侧锋取势 立体感与流动感兼具910 虚实相生 字间形断神连(如“知足下行至吴”) “烟霏露结,状若断还连”211 -
章法创新
- 行距疏朗,字势欹正相生(如“为”字斜中求稳),通篇如“山间清泉”般自然流动1011。
三、主要传世版本与藏地
-
敕字馆本系统(唐摹刻体系)
- 开封博物馆藏冯铨本:国家一级文物,拓工精良无缺字,墨色浓润显露转锋衄挫细节,卷尾存唐太宗“敕”字56。
- 东京国立博物馆藏三井本:29帖完整无缺,公认最佳馆本,笔锋锐利如新1218。
-
文人鉴藏本
- 安思远旧藏本(宋拓):经赵孟頫、文徵明递藏,附朱笔释文,文徵明赞其“神骨清劲,绳墨中自有逸趣”46。
- 大都会博物馆全文本:收于《晋唐小楷八种》,含明代项元汴鉴藏印419。
-
临本体系
- 朱大有临本(明代):现藏台北故宫,墨迹还原绞转笔法,被誉为“学《十七帖》最佳跳板”317。
- 赵孟頫日课本:元人临作,强调章草遗韵37。
四、学术争议与临习建议
-
真迹溯源疑点
- 帖数矛盾:唐《右军书记》载原帖20帖942字,现存刻本29帖1166字,疑为后人增补215。
- 馆本年代:南唐李煜或为最早整理者,敦煌唐人残卷(《瞻近》《龙保帖》)或早于馆本1518。
-
临摹路径
- 初学建议:
- 优先墨迹临本(朱大有、赵孟頫)掌握笔法细节,避免刻本失真317。
- 辅以《书谱》《二王尺牍》理解草法源流920。
- 进阶研习:
- 精临冯铨本、三井本体会晋人笔意512;
- 对比安思远本与缺十七行本,辨析线条质感差异421。
- 初学建议:
总结
《十七帖》作为“草书圣经”,其价值不仅在于技法范式,更在于融合生活情感与哲学意蕴的书学境界。学者当以墨迹临本筑基,溯刻本本源,方可得“书中龙象”之真髓12。
Tags:心灵史学与历史观 人类学之公理 生活方式 整个西方 伪文明 个人文化与民族文化、国家文化 中国国内的危机 汉语语言文字 方法论原则 神话与图腾 中国神话
很赞哦! ()
上一篇:王羲之的《乐毅论》,现在在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