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消灭日本消灭日本
京都国立博物馆藏的中国文物,列出全部目录
2025-07-13【消灭日本】人已围观
MP3
简介智能模式 回答完成
深度思考完成 用时89秒,搜索全网60篇资料
让我细思极恐的是,同样的问题,在Deep Seek每次搜索的结果是不一样的:并且充满混乱与错误;更为痛苦的是,每次搜索结果又是不能忽略的,唯恐错过什么,只能反复校对,交叉确认;
根据搜索结果,京都国立博物馆收藏的中国文物数量庞大且种类丰富,但官方未公开完整的电子目录。以下是基于现有资料整理的主要中国文物分类及代表性藏品:
一、馆藏概况
截至2023年3月,京都国立博物馆收藏中国艺术品共2724件(套),其中国宝级藏品3件(套),涵盖青铜器、陶瓷、书画、佛教艺术等类别。藏品多来自私人捐赠,如守屋孝藏氏的古抄经、上野理一的中国书画等224。
1953年捐赠敦煌写经等文物10 包含72件敦煌写经,多经李盛铎旧藏转售31
上野理一收藏:朝日新闻社创始人之一;1953年捐赠大量中国书画作品10;包括王羲之、智永、朱熹等名家作品29
二、主要类别及代表文物
1. 青铜器
-
夔神鼓:商代晚期青铜鼓,高82厘米,纹饰繁复,推测为圆明园旧藏,全球仅存两件商代青铜鼓之一14。
-
凤柱斝:商代晚期酒器,高49.5厘米,饰凤鸟纹,工艺精湛;
瑞图八花镜:唐 直径21.8cm;重美;
2. 陶瓷
-
南宋龙泉窑青瓷莲花碗:釉色莹润,造型典雅16。
-
康熙款豇豆红釉石榴尊:清代官窑精品,釉色独特35。
-
乾隆珊瑚红釉竹纹碗:18世纪官窑瓷器,纹饰吉祥18。
唐三彩马俑(一对,白马高71.2cm,黑马高70.0cm);白:高71.2cm 長82.5cm;黑:高70.0cm 長76.5cm;重美;
越窑青釉执壶(五代-北宋)2
宋代织天目鹭鸶纹碗:宋 岐州瓷;高5.1cm 直径15.3cm;
南宋-元龙泉窑青瓷花牡丹蔓藤花纹葫芦瓶:南宋-元 龙泉瓷;高度 27.0 口径 3.9 底部直径 9.1;
越窑青釉执壶:五代-北宋 越窑青瓷;高21.7cm 、底面直径8cm 、口沿直径9.6cm;重要文化财;
3. 书画
-
《世说新书卷第六残卷》:唐代小楷写本,现存最古老的《世说新语》抄本,日本国宝224。
使用上等麻纸抄写,推测抄写年代为7世纪后半至8世纪前半
纵27.1cm,横397.0cm
是目前发现的最古老《世说新语》抄本,学术和艺术价值极高
部分内容也收藏于东京国立博物馆1022
《世说新书》是笔记小说集的一种,为中国六朝时代的南朝刘宋文学家临川王刘义庆(403-444)所著,将东汉末年到东晋间名士的言行或逸事,以三十八个部门分别集录,并由南朝梁的文学家刘峻(字孝标,462-521)作注。
本卷使用上等的麻纸抄成,笔致典雅且强劲有力。抄写年代推测为唐代,是目前所知最古老的抄本。一段纸抄写二十五行,本文的大字一行约十三字,双行小字的注一行约十六字。由于本文中加有“白点”及“角笔”(日本古代解读中国古文的记号,以白色粉末所写者称白点,木制或竹制的工具所留下的凹凸记号为角笔),可知本卷很早就被传入日本。
此外,被截为四段后的最后一段,即东京国立博物馆所藏“旧神田家本”的最后题有“世说新书卷第六”,由此可知宋代以后虽名为《世说新语》,但在唐代则被称为《世说新书》。
-
写经断简(壶坂切):宋 纸本;长32cm 宽6.1cm;国宝;
汉书·杨雄传:唐 纸本;宽27.5cm 长1385.4cm;国宝;
班固编纂的西汉史书,字高而有力的欧阳体风姿优美。这是唐代的抄本,不写唐太宗李世民的“民”字的最后一画,是笔者为了向太宗表示敬意。卷末记载了表示读法的记号(训点)附在天历二年(九四八)。反映了中国唐代文字之美和日本平安中期日本对于中国历史的研究。
维摩居士像:宋 李公麟 绢本墨笔;长91.5cm 宽51.3cm;重要文化财;
维摩诘是居住在印度毘耶离城的智者,以辩才无碍而闻名,虽然是在俗之身,但深谙佛法。某一日,文殊菩萨来探访病众生之病的维摩诘,两人之间就大乘佛教的妙理展开问答。
本作描绘了《维摩诘经》中所述的这一戏剧化场面,画中的维摩诘被表现为初至老境的居士形象,坐在床上,斜倚在凭几,微微张口。在床的后侧,站立着《维摩诘经・观众生品》中所述的天女,呈散花的姿势。
维摩诘嘴边胡须与右手所持拂尘的飘逸线条,体现了毛的柔软质感,与此同时,床座上的狮子纹样、凭几上的雕花,皆用稠密细腻的线条表现。如此精致优美的线描仍保留了宋代绘画的特质,也显示了喜爱维摩诘像的北宋画家李公麟(号龙眠居士,1049-1106)的白描画传统。本作原传世于日本旧福冈藩的藩主黑田一族,画盒上有江户时代初期日本狩野派画师狩野安信(1614-1685)的鉴定墨书“李龙眠笔”。
远浦归帆图:南宋 纸本墨笔 传牧溪绘;长32.5cm 宽112.3cm;重要文化财;
中国湖南省的潇水与湘水合流后注入洞庭湖的一带,是因唐代李白、杜甫的诗作而脍炙人口、文人会集的胜地。据传,从潇湘风光中选出“平沙落雁”、“远浦归帆”、“山市晴岚”、“江天暮雪”、“洞庭秋月”、“潇湘夜雨”、“烟寺晚钟”、“渔村夕照”等八景、并以“潇湘八景”为主题作画一事,始于北宋中期的文人画家宋迪。
自此以后,有许多画家都以潇湘八景为题进行创作。其中,擅画水墨的南宋禅僧牧溪笔“潇湘八景”图卷被改装成以一景为单位的挂轴,本作就是其中一幅。行游江上的船只与帆影是通过有着湿润空气感的淡墨巧妙地表现出来的,这种画法在中国只是流行一时,而在日本则广受欢迎。
本作也是堪称日本足利家中国文物收藏最高峰的“东山御物”之一,卷末处钤有三代将军足利义满(1358-1408)的鉴藏印“道有”(朱文方印),相传是他将本作改为挂轴的。后来,本作又成为织田信长的收藏品,作为“大名物”而备受瞩目。
寒林归樵图:元 绢本墨笔;纵92.6cm 宽48.9cm;重要文化财;
一位樵夫穿过落叶后的枯树林,走在回家的路上。远处的高山岩壁平缓,但仍险峻。画心的上部题有画赞:“秋草黄花覆古阡,隔林何处起人烟。山深独在山中老,唯有寒松见少年。净慈 平山叟”。引用了唐代诗人刘长卿的《寻盛禅师兰若》,但将“山僧”写为“山深”,与原诗有些许差别。诗与画融为一体,仿佛能从画中感受到山中飘荡的凛冽之气。
诗句的题者是晚年在净慈寺担任住持的元代后期禅僧——平山处林(1279-1361)。笔致颇为粗放,由此可以看出从宋代表现雄伟自然的工笔山水到描绘心中丘壑的写意山水的转变。钤于画心右上方的白文方印“王叔明”是后人为假托元代后期文人画家王蒙(1308-1385)之笔而伪造的。
白衣观音图:元 正悟绘 绢本墨笔;长125.5cm 宽 53.9cm;重要文化财;
本作描绘了端坐在耸于水面的蘑菇岩之上的白衣观音,岩座的左下侧隐藏着画者的落款“正悟”,是元代禅林水墨画的珍贵遗存。
白衣观音的图像通常表现为披覆头巾、身穿白衣,在普陀落山的岩窟中闲坐。造形简洁而又清新,与罗汉像一同是极受禅僧喜爱的画题。本作中观音的衣物以肥瘦有致的浓墨线条表现,岩石则以枯笔描绘,对比明显。
莲池白鹭图:元 绢本墨笔;长104.8cm 宽55.1cm;重要文化财;
本作是对幅,描绘在盛开的莲花下正在瞄准猎物的白鹭。中国古代画画讲究好意头,“莲”与“连”、“鹭”与“路”的发音相同,因此有着“一路连科”的好寓意。
作为江南地区传统画题的莲池水禽图,到了宋代后期不论是主题还是构图都已定型,而本作使用不施轮廓的没骨法,亦是其中的典型。然而,本作中,莲叶的边缘停着蜻蜓,水中除了小鱼之外,还有小虾,随处可见江南地区流行的藻鱼图、草虫图等画题中出现的细节。
玄沙接物利生图:元 绢本墨笔;纵103.0cm 宽46.0cm;重要文化财;
本作描绘了唐末五代时期禅僧玄沙师备(835-908)的问答场景。在玄沙的问答之中,与接引化导一切众生并给予利益的“接物利生”有关的一则公案十分有名,本作的题名就来源于此,不过对此还有探讨的余地。
题赞者是活跃于南宋末期到元代初期的临济僧愚极智慧,乃镰仓时代末期渡日的清拙正澄(1274-1339)之师,曾担任杭州净慈寺的住持。
本作的画者传为南宋末期担任杭州六通寺住持的画僧牧溪。然而,画中二人面部缺乏粗细变化的线条是晚于牧溪的元代道释人物画的特质之一。同为愚极智慧题赞的《马祖庞居士问答图》或许与本作出于同一画者之笔。
丰干寒山拾得图:元 纸本水墨;30.5×30.9cm;重要文化财
草虫图 2幅:元 绢本设色;长97.2cm 宽40.8cm;重要文化财
在本图的右幅,蝴蝶拼命地紧紧抱住被白天的强风吹动的芍药花。从左幅看,在菊花上添加了合上翅膀的蝴蝶和蟋蟀,蝙蝠在上面飞来飞去。这是蝴蝶沉睡、螽斯鸣叫的傍晚野外情景。仔细一看,蝙蝠周围竖立着蚊柱,蚊子的头部从蝙蝠的嘴里窥视着。
这是一幅勾勒草虫的杰作,其季节和时间对比的装饰构成和写实描写恰到好处地保持了均衡。如此精密的草虫图,从中国的元朝到明朝时代,在江苏省的常州(毘陵)被大量描绘,因此被统称为“毘陵草虫图”。
花坞夕阳图:清 恽寿平;纸本淡彩;长24.2cm 宽 106.1cm;重要文化财;
画者恽寿平(1633-1690)名格,以其字“寿平”与号“南田”而为人所知,江苏常州人,乃是清初六大家“四王吴恽”之一,也是其中唯一擅画花鸟的画家。据传恽寿平在年轻时结识王翚(字石谷、“四王”之一),感佩其山水画之成就,自以居天下第二为耻,因此从山水画转向花鸟画。然而,他仍旧留有优秀的山水作品,本作即是其中的翘楚。无论是构图、线条、赋色皆十分温雅,画中湖畔边美丽的村庄沉浸在夕阳的温柔光芒之下。
依据画家在卷末的跋文可知,本作乃是康熙10年(1671)画家三十九岁时的作品,模仿了北宋初的诗画僧、小景山水的名手——惠崇的画风。本作的题目“花坞夕阳”中的“坞”意为土堤,依据的是盛唐诗人严维给刘长卿的赠诗《酬刘员外见寄》中的一句“柳塘春水漫,花坞夕阳迟”。本作是在宣统3年(1911)的辛亥革命后避居日本的罗振玉从中国带去的名品之一,后来成为了大阪朝日新闻社(现在的朝日新闻社)社长上野理一的收藏品。
大方广传华岩经卷第八:唐 纸本;高26.7cm 长644.7cm;重要文化财;
太上业报因缘经 卷第八:唐 纸本;高25.5cm 长349.0cm;重要文化财;
道教经典《太上业报因缘经》全十卷之第八卷。根据卷末题记可知,这是天宝12年(753)于道教寺院白鹤观为玄宗皇帝所书。本卷一行十七字、一纸二十八行,也是唐代写经的格式。卷末有如硬笔书写风格的墨书,以及藏文墨书。
内典随函音疏卷第三百七:北宋 绢本;高31.9cm 长638.1cm;重要文化财;
秋景、冬景山水图 :南宋 绢本 宋徽宗;各128.2×55.2 cm;国宝;
铁拐全图;
驼峰全图;
驼峰铁拐图:元 颜辉 绢本;各161.3×79.7 cm;重要文化财;
李公麟《维摩天女像》:南宋白描杰作,线条流畅3340。 -
牧溪《潇湘八景图》:南宋禅画代表作,对日本艺术影响深远33。
宋徽宗时期院画《四季图》11
元代郭熙宾《幽篁枯木图》:元 郭熙宾 绢本水墨;33.0×106.6 cm;
清代陈桐《花鸟图》:清 陈桐 绢本;长103.9cm 宽52.4cm;
痴绝道冲墨迹(淳佑辛丑良月己未):南宋;高29.2cm 长39.5cm;重要文化财;
仿元四大家山水图:清 水墨纸本;103.0 x 48.2 cm(各);
梅花绘本:清 李方杰 纸本水墨;22.8×37.0 cm;
4. 佛教艺术
-
唐三彩黑白马俑:唐代陶俑,由洛阳私人藏家寄赠,与洛阳博物馆藏黑釉马为同期作品2。
-
宋元佛画:如《观音猿鹤图》等,多来自禅宗寺院收藏60。
唐代加彩妇女立俑:加彩妇女立俑;唐 立俑;高49.2cm;
五代铁造菩萨头部37
南宋丝绸袈裟("应梦衣")2
宋代《孔雀明王像》(北宋 绢本,167.1×102.6cm);国宝;
宋代木造彩绘观音坐像:宋 木造彩;
唐代石造如来头部(龙门石窟,8世纪)37
北宋石造观音菩萨头部37
袈裟(应梦衣):最晚不超过南宋 丝绸;长103.6 宽236.4cm;重要文化财;
三、特展与学术资源
-
特展信息
2025年9月将举办“宋元佛画——东渡日本的诸佛”特展,聚焦中日佛教艺术交流57。
历年特展曾展出《释迦堂缘起》《维摩天女像》等中国文物3033。 -
出版物与研究
- 官方图录《京都国立博物馆名品图录》含部分中国文物信息44。
- 学术研究多围绕《世说新书》残卷、牧溪画作等展开2426。
四、补充说明
- 数据库查询:馆方在线数据库收录9000余件藏品(含部分中国文物),但未开放完整目录8。
- 建议:如需详细目录,可联系馆方查阅《中国陶瓷》《中国工艺》等出版物,或参考特展图录944。
-
学术研究
- 博物馆出版学术年刊《学丛》及相关图录15
- 日本学界对该馆中国文物有系统研究,但完整目录未公开43
以上清单基于展览记录、学术文献及媒体报道整理,可能存在遗漏。部分文物如西周青铜器、唐代写经等具体名称需进一步查证26。
Tags:建立文明的体系 盛世下的繁华 文化的价值-续 概率事件变成必然事件 所有问题的终结 国家虚无主义所做的一切跟生存空间无关 国家力量的延伸 策略与战略 转基因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