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消灭日本消灭日本
敦煌藏经阁,被劫掠记录
2025-07-18【消灭日本】人已围观
MP3
简介智能模式 回答完成
深度思考完成 用时41秒,搜索全网28篇资料
以下是关于敦煌藏经阁被劫掠记录的详细回答,结合历史背景、劫掠事件、流失现状及追索进展综合分析:
一、敦煌藏经阁的历史背景与文物价值
-
发现与封存
- 敦煌藏经阁(莫高窟第17窟)于1900年由道士王圆箓在清理积沙时偶然发现,洞内封存了4至11世纪的佛教经卷、绢画、法器共5万余件,涵盖汉文、藏文、粟特文等十余种文字,被誉为“中古文明的时空胶囊”12。
- 藏经洞最初为纪念唐代高僧洪辩而建,约11世纪西夏攻占敦煌前,僧人为避战乱将文物秘藏于此,后因历史变迁被遗忘24。
-
文化意义
- 文物类型包括佛教典籍(占90%)、道教文献、官府文书、天文历法等,是研究丝绸之路多元文化交融的核心实证23。
- 现存最早的雕版印刷《金刚经》(868年)、唐代星图(比欧洲早700年)等均出自藏经洞,学术价值无可替代35
二、主要劫掠事件与劫掠方
1. 斯坦因(1907年)
-
劫掠方式:假扮玄奘信徒,以40锭马蹄银(约200两白银)骗取王圆箓信任,带走24箱写本、5箱绢画,包括《金刚经》等珍本36。
-
劫掠特点:非选择性搬运,但数量庞大(约1.3万件),现藏大英博物馆38。
2. 伯希和(1908年)
-
劫掠方式:凭借汉语能力精选6000余件高学术价值文献(如《敦煌吐蕃历史文书》),以500两白银购得,并拍摄洞窟壁画2000余张910。
-
劫掠特点:目标明确,现藏法国国家图书馆和吉美博物馆39。
3. 大谷探险队(1910-1914年)
-
劫掠方式:成员吉川小一郎从敦煌居民处购得文物,具体数量未公开,推测含600余件经卷及彩塑,部分藏于日本龙谷大学1112。
-
争议性:劫掠记录模糊,部分文物标注为“捐赠”11。
三、被劫掠文物的全球分布与现状
劫掠方 |
主要收藏地 |
代表性文物 |
保存状态 |
---|---|---|---|
斯坦因 |
大英博物馆 |
《金刚经》、唐代星图58 |
部分经卷数字化开放8 |
伯希和 |
法国国家图书馆/吉美博物馆 |
《引路菩萨图》、吐蕃文书39 |
学术研究价值高,限制出境3 |
大谷探险队 |
日本龙谷大学/私人收藏 |
西夏文《华严经》残卷1113 |
来源记录缺失11 |
其他流失:
-
俄国奥勃鲁切夫1905年劫掠1.8万件,藏于圣彼得堡东方学研究所3。
-
美国人华尔纳1924年剥离壁画26块,现藏哈佛大学福格艺术博物馆14。
四、追索进展与挑战
-
数字化回归
- 敦煌研究院“数字藏经洞”平台(2025年发布)整合全球9900卷文物图像,含英、法等7国机构共享资源15。
- 大英博物馆开放190万件文物高清图像,包括斯坦因劫掠品8。
-
法律与外交努力
- 中国《新文物保护法》(2025年生效)强化流失文物追索权,参考意大利、希腊成功案例1617。
- 国际阻力:英法以“合法收藏”为由拒绝归还,日本部分藏品未公开1718。
五、总结
敦煌藏经阁文物劫掠是20世纪初殖民掠夺的缩影,约4.7万件流失海外19。尽管数字化技术实现了文化“云端重聚”,实体文物的回归仍需国际协作与证据链完善。这一历史创伤警示文化遗产保护与国家强盛的深刻关联。
Tags:实力优势 反汉奸法 仰望星空 洋人的历史 心灵有点空虚 国家的道德、气质 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 仪式、仪式感 意识形态的话语权 犹太是一个很聪明的“民族”吗
很赞哦! ()
上一篇:敦煌遗物/唐代经幡,被劫掠记录
下一篇:唐代铜镜,被劫掠的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