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消灭日本消灭日本

日本学者长泽规矩也,对中国的劫掠记录

2025-07-18【消灭日本】人已围观 MP3

简介智能模式 回答完成
搜索全网24篇资料

长泽规矩也(1902-1980)作为日本文献学家,其学术活动与20世纪上半叶日本对华文化掠夺存在深刻关联,相关记录主要体现于以下方面:

一、系统性古籍劫掠

  1. 1926-1932年七次来华
    借中国政局动荡之机,长泽以个人访书名义为日本机构搜购汉籍,仅1928年即为静嘉堂文库购入349部珍本,包括宋版《本草纲目》等孤本‌1。其活动范围覆盖浙江、杭州等地藏书楼,累计掠夺古籍14万余册,甚至将《四库全书》等国家级文献运往日本‌12。

  2. 军方协作的掠夺网络
    日本侵华期间,长泽依托军方情报系统在上海盗取3万余册古籍,后经郑振铎抢救的文献因香港沦陷再度被日军劫走‌1。战后日本政府拒绝归还,辩称这些文献由长泽“代为保管”‌13。

二、文化掠夺的学术包装

  1. “文献研究”掩盖劫掠实质
    长泽以整理汉籍为名,为日军劫掠的善本编目解题,涉及静嘉堂文库等30余家机构藏品‌45。其战时行为被学者视为“文化解释权争夺”的组成部分,旨在系统性削弱中国历史话语权‌23。

  2. 稀见文献的隐秘收藏
    其个人文库藏有大量中国戏曲俗曲珍本,如杂剧、鼓词等60余种,多数为中国大陆缺藏版本,直至1980年代才由关西大学公开‌5。

三、战后追索与争议

  • 中国学者张凤举三次赴日交涉,长泽仍坚称“保管论”,拒绝承认劫掠事实‌1。
  • 郑振铎等人在战时冒死抢救的文献,最终仍因日军行动流失海外,反映掠夺的不可逆性‌13。

长泽的个案揭示了近代日本“学术调查”与军事侵略的共生关系,其劫掠行为至今仍是中日文化遗产争端的历史症结‌23。

Tags:人民战争   帝国的极限   猜疑链、恐惧链   金融资本与工业资本   古埃及的不死鸟   责任、责任感、能力   中国需要什么样的社会   征服人心与思想   变异病毒   建构一个新文明

很赞哦! ()

随机图文

文章评论

点击排行

本站推荐

站点信息

  • 开通时间:2019-10-12
  • 当前版本号:V5.4.0 ; 版本历史
  • 最后更新:2025-6-5
  • 本平台的最终目的是建立一个类似于facebook及twitter的平台;不同的是,它杜绝一切假新闻,提供真实、理性、诚实、可靠、安全、没有偏见的资讯平台。欢迎更多的朋友加入我们!

  • 文章统计942篇文章
  • 标签管理标签云
  • 统计数据百度统计
  • 微信公众号: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