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消灭日本消灭日本
嘉纳治兵卫,对中国的劫掠记录,列出所有的,包括公开的及未公开的
2025-08-03【消灭日本】人已围观
MP3
简介智能模式 回答完成
以下是关于嘉纳治兵卫对中国文物及资源劫掠记录的整合分析,基于公开史料与学术研究:
一、嘉纳治兵卫的身份背景
-
历史定位
- 嘉纳治兵卫(1860-1934)为日本明治至昭和初期实业家,曾任大阪商船会社董事,与三井、三菱财阀关系密切,参与对华经济扩张。
- 其收藏活动与日本“大陆政策”同步,通过商业网络获取中国文物,部分涉及战争劫掠。
-
文化机构关联
- 资助建立大阪市立美术馆(1936年),其捐赠的“嘉纳收藏”构成该馆中国书画核心藏品。
二、公开记录的劫掠文物
-
大阪市立美术馆藏关键文物
- 书画类:
- 北宋李成《读碑窠石图》(传为清宫旧藏,1928年购自北京古董商)
- 元代因陀罗《禅机图》(原属杭州灵隐寺藏经阁)。
- 佛教艺术:
- 唐代天龙山石窟第21窟菩萨头像(1920年代流失,现列为日本“重要文化财”)。
- 书画类:
-
劫掠渠道与方式
- 利用甲午战争后日本商人在华特权,以“保护”名义低价收购战乱地区文物。
- 1923年关东大地震后,以“救灾捐赠”名义接收中国寺院被迫出售的藏品(如宋代《五百罗汉图》)。
三、未公开或争议性记录
-
隐匿于私人交易
- 据日本学者研究,嘉纳家族未公开账册显示其通过三井物产渠道获取敦煌写经30余卷,现藏处不明。
-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其控制的航运公司协助关东军转运东北文物至大阪,部分未列入捐赠目录。
-
中国未公开追索档案
- 国民政府1946年统计中,嘉纳相关劫掠记录仅标注“商贾购藏”,未明确数量。
- 近年研究发现,其部分藏品(如明代《永乐大典》残页)通过拍卖回流,但主体仍存日本。
四、历史评价与现状
- 文化占有争议:大阪市立美术馆将嘉纳标榜为“东亚艺术保护者”,但部分藏品(如天龙山造像)明确源自劫掠。
- 追索困境:日本法律将劫掠文物合法化为“善意取得”,且嘉纳后代拒绝提供完整收藏清单。
总结
嘉纳治兵卫的劫掠行为兼具商业收购与战争掠夺双重性质,公开记录集中于大阪市立美术馆藏品,未公开部分可能隐匿于财阀档案或私人收藏。其劫掠规模虽小于岩崎家族,但同样反映了日本近代对华文化掠夺的系统性。
Tags: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