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消灭日本消灭日本
长泽规矩也,对中国的劫掠
2025-08-04【消灭日本】人已围观
MP3
简介智能模式 回答完成
搜索全网29篇资料
长泽规矩也对中国的文献劫掠与学术包装
一、系统性古籍劫掠(1926-1945年)
-
早期个人搜购(1926-1932年)
长泽规矩也七次来华,借中国政局动荡之机,以"访书"名义为日本机构搜购汉籍。1928年单次为静嘉堂文库购入349部珍本,包括宋版《本草纲目》等孤本,累计掠夺14万余册1。其活动范围覆盖浙江、杭州等地藏书楼,甚至将《四库全书》等国家级文献运往日本1。 -
战时军方协作掠夺(1937-1945年)
- 依托日军情报系统在上海盗取3万余册古籍,郑振铎抢救的文献因香港沦陷再度被劫12。
- 参与整理日军从香港冯平山图书馆掠走的中央图书馆古籍3.4万余册,存放于东京帝国图书馆46。
- 为劫掠文献编目时故意隐匿部分珍本,战后仅凭郑振铎提供的"香港装箱目录"追回25。
二、文化掠夺的学术包装
-
伪学术活动
- 以"文献研究"名义为劫掠的善本编目解题,涉及静嘉堂文库等30余家机构藏品14。
- 其行为被学界视为"文化解释权争夺",旨在系统性削弱中国历史话语权17。
-
隐秘收藏体系
- 个人文库藏有大量中国戏曲俗曲珍本(如杂剧、鼓词等60余种),多数为中国大陆缺藏版本,1980年代才由关西大学部分公开19。
- 战后拒绝归还文献,辩称系"代为保管",直至1946年中国驻日代表团在东京帝国图书馆地下室查获被匿古籍3.4万余册611。
三、历史影响与争议
-
战后追索困境
- 中国学者张凤举三次赴日交涉,长泽仍坚持"保管论"1。
- 1947年仅归还6%劫掠文献,其整理的《静盦汉籍解题长编》成为日本研究掠夺问题的主要依据,但刻意回避关键细节38。
-
学术评价争议
- 日本学界长期将其视为"近代文献学第一人",但其战时行为暴露学术与军国主义的共谋关系47。
- 当前日本国立国会图书馆、皇室书陵部仍藏有未公开的劫掠文献69。
注:长泽个案揭示了近代日本"学术调查"与军事侵略的共生关系,其劫掠行为造成中国文献的永久性流失,至今仍是中日文化遗产争端的焦点14。
Tags:国家的道德、气质 方法论原则 伪文明 丑陋的洋人 哲学与哲学家 艺术界的虚无主义 中国国内的危机 关于这本书 伪即假 中国神话 龙是中国人的精神图腾 伪历史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