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消灭日本消灭日本

滨田耕作,对中国的劫掠

2025-09-16【消灭日本】人已围观 MP3

简介滨田耕作(1881-1938)作为日本近代考古学的奠基人之一,其学术活动与日本对华侵略扩张的历史背景紧密交织,在中国进行了大量以“考古”为名的文物劫掠活动,对中国文化遗产造成了不可逆的损害.

滨田耕作(1881-1938)作为日本近代考古学的奠基人之一,其学术活动与日本对华侵略扩张的历史背景紧密交织,在中国进行了大量以“考古”为名的文物劫掠活动,对中国文化遗产造成了不可逆的损害。

一、主要劫掠活动与事件

滨田耕作在中国的“考古”活动范围甚广,以下是一些关键事件:

时间

地点

劫掠行为与主要收获

文物去向与后续影响

1909-1912年

辽宁旅顺

滨田耕作在旅顺刁家屯等地盗挖汉墓,并发现了罕见的“砖椁墓”。

文物被运回日本。

1927年

辽宁旅大地区(今大连)

滨田耕作以“东亚考古学会”名义,带领队伍在貔子窝(今皮口镇)附近的单砣子等遗址进行“中日共同发掘”。中国学者察觉异常后陆续退出,但日方继续挖掘。

出土文物被劫往日本。

1932年

吉林集安高句丽古墓群

滨田耕作带队使用炸药等破坏性手段强行打开多座高句丽古墓,盗取大量金银器、玉器、陶器、铜器、纺织品及石碑等珍贵文物。

文物被运回日本;墓室结构及内部壁画遭到严重破坏。

1935年

内蒙古赤峰红山后遗址

滨田耕作率“东亚考古学会”进行长达21天的盗掘,发掘了红山文化的两处遗址和夏家店上层文化的“石棺墓”,发现了房址、灶坑等遗迹,获取大批陶器、石器、骨器和青铜器。

所有出土文物被劫往日本;此次盗掘确认了红山文化的存在,但同时也对遗址造成了破坏。

二、劫掠手段与特点

滨田耕作在中国的文物劫掠活动具有以下特点:

  • 破坏性手段​:在劫掠高句丽古墓时,其团队曾使用炸药等破坏性方式强行开墓,对墓葬结构和文物造成了严重损害。

  • 利用学术名义与组织​:滨田耕作是 ​​“东亚考古学会”​​ 的关键发起人之一(1925年筹划,1926年正式成立)。该学会名义上推进考古研究,实则得到日本外务省资金支持,旨在系统性地劫掠中国文物。他常以“中日联合考察”的名义活动。

  • 军方背景与支持​:其考古活动常与日本军方势力相伴。例如1932年其对高句丽古墓的盗掘,是在日本侵占中国东北的背景下进行的。

三、文物去向与影响

滨田耕作劫掠的中国文物,大多被运回日本,并入藏于诸如东京大学考古学研究室等机构。这些行为不仅导致中国大量珍贵文物流失海外,至今难以追回,更严重破坏了考古遗址的完整性与历史信息,对中国文化遗产造成了永久性的伤害。

四、历史背景与评价

滨田耕作的活动需置于 ​日本对华文化侵略​ 的大背景下审视。自甲午战争后,日本便制定了系统性的文物掠夺政策(如《战时清国宝物收集办法》),其在华“考古”常与军事扩张同步。“九一八”事变后,日军各部甚至配备了专门的 ​​“文物搜集员”​​。

因此,滨田耕作虽被一些日本人称为“日本近代考古学之父”,但其在华行径,实则是以学术之名,行劫掠之实,是日本近代对华文化侵略的一部分。

希望以上信息能帮助你了解滨田耕作。中国流失海外的文物追索工作复杂而漫长,需要持续的关注和努力。



Tags:

很赞哦! ()

相关文章

随机图文

文章评论

点击排行

本站推荐

站点信息

  • 开通时间:2019-10-12
  • 当前版本号:V5.4.0 ; 版本历史
  • 最后更新:2025-6-5
  • 本平台的最终目的是建立一个类似于facebook及twitter的平台;不同的是,它杜绝一切假新闻,提供真实、理性、诚实、可靠、安全、没有偏见的资讯平台。欢迎更多的朋友加入我们!

  • 文章统计1169篇文章
  • 标签管理标签云
  • 统计数据百度统计
  • 微信公众号: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们